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以2小时05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了尘封5年的赛会纪录,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·切普图以2小时18分45秒的成绩摘得桂冠,同样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全民参与热情高涨
本届北京马拉松赛延续了“健康中国,活力奔跑”的主题,赛事规模较往年进一步扩大,除专业选手外,更多业余跑者通过抽签获得了参赛资格,赛道沿途吸引了数十万市民围观助威,展现了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和全民健身的热潮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开幕式上表示:“马拉松不仅是竞技体育的舞台,更是城市文化与市民精神的体现。
非洲选手包揽前三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特斯法耶·阿贝拉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,最终以领先第二名1分12秒的优势冲线,他的同胞格布雷西拉西耶和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分获二、三名,女子组方面,杰普科斯盖·切普图在后半程发力,以绝对优势夺冠,中国选手张美霞以2小时28分33秒的成绩位列第四,创造了中国女子选手在该赛事中的近年最佳战绩28圈app。
赛道优化获好评,环保理念贯穿全程
今年的赛道在保留经典路线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,减少了部分弯道,更有利于选手发挥,赛事组委会还特别强调了环保理念,首次启用可降解号码布和补给站纸杯,并在终点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区,多位参赛选手表示:“赛道的组织和服务非常专业,沿途的风景和市民的热情让人难忘。”
业余跑者故事:坚持与感动并存
在专业选手之外,业余跑者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,65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5小时30分完成了个人第10次北马,他告诉记者:“跑步让我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。”一支由视障跑者和陪跑员组成的特殊队伍也顺利完成比赛,展现了马拉松运动的包容性。
未来展望:赛事国际化与大众化并重
随着北京马拉松赛影响力的提升,组委会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扩大国际选手的参与比例,同时增设更多大众组别,让更多跑步爱好者有机会体验世界级赛事,国际田联代表在赛后评价:“北京马拉松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马拉松赛事的重要标杆。”
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,更成为连接城市与市民、专业与业余28圈下载、国际与本土的桥梁,选手们的汗水与观众的欢呼共同书写了2024年北京马拉松的精彩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