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于11月17日清晨7时在外滩鸣枪开跑,作为世界田径联合会认证的金标赛事,本届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3.8万名选手参与,最终埃塞俄比亚选手托拉·基丹以2小时05分32秒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,夺得男子组冠军,中国选手张亮以2小时11分45秒创造个人最好成绩,位列亚洲选手首位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保障措施全面升级
本届赛事设全程马拉松、半程马拉松和健康跑三个项目,起点设于外滩金牛广场,途径南京东路、静安寺、徐汇滨江等上海地标,终点为浦东东方体育中心,为保障选手安全,组委会联合公安、医疗、志愿者等1.2万名工作人员全程护航,沿途设置25个医疗站、40台AED设备,并首次启用无人机实时监控赛道拥堵情况,上海市体育局局长王强表示:“今年我们在赛事服务中引入人工智能人流预测系统,确保每位跑者都能享受比赛。
非洲选手包揽男女冠军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基丹在30公里后突然加速,甩开肯尼亚卫冕冠军科斯盖,最终以领先1分12秒的优势冲线,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以2小时22分18秒夺冠,中国选手李芷萱以2小时26分33秒获得女子第四名,刷新个人赛季最佳成绩。“今天观众的热情让我超水平发挥,”李芷萱赛后坦言,“明年我将冲击巴黎奥运会资格。”
业余跑者诠释马拉松精神
除专业选手外,本届赛事还涌现出众多感人故事,68岁的退休教师陈建国以5小时22分完成人生首马,他坚持每天训练的故事被央视报道;视障跑者刘飞在陪跑员协助下跑完全程,赛后激动落泪:“黑暗不是终点,奔跑让我看见光。”赛事公益合作伙伴还通过“每跑一公里捐赠10元”活动,为山区儿童筹集善款超200万元。
科技赋能赛事,绿色理念深入人心
为践行低碳环保,组委会首次采用可降解号码布和补给站竹纤维水杯,赛后回收率达92%,华为智能手表为选手提供实时心率监测,5G技术实现终点线人脸识别秒级检索,复旦大学运动科学团队还在赛道旁设立“跑姿分析站”,帮助业余选手优化技术动作。
经济效应显著,城市名片再升级
据上海市旅游局统计,马拉松周末带动餐饮、酒店、旅游消费超6亿元,南京东路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40%,豫园文化主题补给站成为网红打卡点,国际田联官员马克·汤普森评价:“上海赛事组织水准已媲美波士顿、东京等老牌马拉松。”
下一站:巴黎奥运选拔赛
随着上海站落幕,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将于2025年1月在厦门举办奥运选拔赛,国家马拉松队主教练肖丽表示:“我们将以科学训练为基础,力争在巴黎实现突破。28圈在线”